航母是国之重器,是国家总实力的代表和象征,现代化航母拥有着极强的战斗力和广袤的作战范围,战时能取得绝对的制空和制海权,拒敌于千里之外。
作为海上巨无霸和打击平台,航母的地位至关重要,一直被看作大国海军的象征,有着极强的生存和战斗能力。
但是,近年来随着高精度武器的发展,航母的海上生存能力受到了威胁,霸主的地位受到挑战,航母一旦被高超音速高精度武器锁定,瞬间就会失去战斗力,甚至会葬身大海,于是就有人开始质疑,航母已经成了海上“活靶子”,为什么我国还要不遗余力的发展航母呢?把发展的航母的钱用来发展高精度武器不是更有威慑力吗?
高超音速高精度武器确实很恐怖,但想要让航母失去战斗力也不那么容易的事,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想要打击航母,首先就要找到它,然后才有机会让其失去战斗力,而找到航母却也不那么容易的事。
以全球最大的美国福特级航母为例,舰长333米,甲板宽70.02米,面积达25000多平方米。
如果单看这个数据,航母确实很大,堪称巨无霸,但这2万多平方米的面积与广袤的大海做对比,就好比在足球场上扔了一个绣花针,想要找到并不容易。
而且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自身的安全性,在摆开战斗模式之前,航母还会保持无线电静默,以此来保证自身的隐蔽性。
也许有人要问了,天上的卫星难道看不到航母吗?为什么停在军港的航母能拍得那么清晰?
是的,天上的卫星确实能够正常的看到航母,但海上并不止航母一艘船,还有无数的商船以及来来往往的各种船只,想要从无数的船只中找出移动中的航母也不那么好找的。
而军港的航母之所以拍得清晰,是因为军港是固定目标,航母停在军港当然可以很清晰地拍到。
还以福特级航母为例,其所搭载的超级大黄蜂F/A-18战斗攻击机,其自身作战半径高达740公里,如果挂载AGM-84反舰导弹,或AGM-158空地导弹,作战半径可增加300公里,加在一起的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
而目前全球多数国家的反舰导弹普遍射程都在800公里以内,根本够不带远在射程之外的航母。
再退一步来讲,就算能发现航母,也可以够得着航母,想要突破航母的防空体系也是难上加难。
航母不会是孤军奋战,而是以战斗群的形式存在,还以美福特级航母为例,福特级航母一般搭配有1-2艘导弹巡洋舰,2-3艘导弹驱逐舰,1艘护卫舰,1-2艘攻击型潜艇,1-3艘补给舰,形成攻防兼备的战斗体系。
这些导弹驱逐舰、巡洋舰和护卫舰,拥有极其强大的对陆、对舰、对空、防空能力,想要打击到航母,必须突破严密的防空网。
而美国的航母搭载的E2-D“先进鹰眼”预警机对导弹等小型目标的探测距离达300公里左右,加上自身外围飞行距离,预警距离可达到800公里左右。
800公里左右的反应时间,除非饱和式攻击,否则根本没办法突破由各类舰艇组成的严密防空体系,这也是打击航母的难点之一。
当然,这样一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卫星智能搜索移动中的航母成为可能,无线电静默状态下的航母依然可以被找到。
但是,拥有打击航母能力的国家并不多,能进行饱和攻击、突破航母防空体系的国家更是屈指可数,其中我国的东风21D反舰导弹作战距离已超越2000公里,一旦找到航母位置,一波饱和攻击航母立时就会失去战斗力。
之所以我国全力发展航母,是因为近海防御还是以海军力量为主,航母战斗群可依托火箭军的远程打击能力提升自身生存和作战能力,战时能够迅速取得制海、制空权,保障海疆安全。
中国海军想要发展不可能只在家门口待着,走向深蓝是未来我国海军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远海方向,一旦没有了火箭军的远火支援,航母就要依托自身能力掌控战场。
近海防御作战,不论美国开来几艘航母,都会葬身于火箭军的饱和打击之下,而远洋出击、拒敌于千里之外,航母才是主角。
归根结底一句话,没有航母的海军只能在家门口转悠,有了航母才能走向深蓝、走到美国西海岸。
当我们的004、005、006乃至010超10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服役之后,世界之大,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