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朝鲜最新亮相的导弹护卫舰到底有多厉害?简直不可思议!
时间: 2024-05-31 | 发布人:产品中心

  如果提到朝鲜军队,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强大的导弹部队和庞大的陆军。然而,经过多年的努力,朝鲜海军也在默默发展中取得了长足进步。

  近日,一艘新型导弹护卫舰在朝鲜海军的公开亮相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亮相,不仅让人们感受到朝鲜海军的新气象,也让我们对其海军实力进行了新的认识。

  早在2016年,这款新型护卫舰就已经初露端倪。当时,它被发现停靠在朝鲜南部的蒲浦港,因此被外界戏称为“南浦级护卫舰”。如今,这款神秘的护卫舰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我们有机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它的性能和特点。

  从外观上看,这款护卫舰甚至与韩国的大邱级护卫舰有几分相似之处,特别是船体折线延伸到船尾的设计,颇具视觉上的冲击力。

  然而,单凭外观,这款护卫舰已经足够让人惊叹。它采用了时下流行的侧舷排气口和海军实力丰沛雄厚国家才拥有的喷水推进技术,这显示出它在动力方面处于领头羊,实在令人赞叹。

  在武器装备方面,外观上至少配备有两座14.5毫米口径的旋转机枪,以及两套与俄制AK230近防系统相似的装备。

  值得注意的是,护卫舰尾部有一个宽敞的区域,据推测可能是用于直升机起降的甲板。这点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因为这款护卫舰或许可以搭载朝鲜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东德引进的MD500型直升机,该型直升机起飞重量不过1.6吨,很适合这类轻型护卫舰的使用。

  然而,近期的资料显示,护卫舰尾部已安装了近防武器系统,可能是出于某种考虑,放弃了搭载直升机的能力。

  关于主炮口径,目前尚无确切信息,但外观与著名的奥托系列舰炮相似。这引发了外界的猜测,或许朝鲜从伊朗的Fajr-27型(仿自奥托76毫米炮)中汲取灵感,设计出了类似“朝版奥托”的武器。据悉,这款炮已在之前的公开展示中亮相,技术可能已经较为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外观上看起来像是自动火炮,但该炮仍然保留着敞开式炮座,似乎可供人工操作。这一设计不常见,可能是由于电子设备等技术尚不成熟,需要保留人工操作的可能性。

  最令人惊奇的是,这款仅有一千多吨排水量的轻型护卫舰竟然能够发射陆地攻击巡航导弹!尽管早前的猜测认为舰上的小型阶梯状平台可能用于反舰导弹,但朝鲜海军却采取了全新的方式,在护卫舰上安装了“箭矢”巡航导弹,并且已经成功试射。这表明,该护卫舰慢慢的变成了一艘真正的海上巡航导弹发射平台。

  从公开的影像资料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这艘护卫舰在仅有一千多吨排水量的舰体上配置了八个巡航导弹发射筒,这些发射筒在不使用时可以闭合隐藏,以保证隐蔽性。这样的设计在全世界内都堪称前卫和大胆。

  这款护卫舰的设计和定位,充足表现了朝鲜海军的实用主义精神。考虑到目前朝鲜的能力,发展出强大的海军力量并不是特别容易。要与美、韩、日等海军抗衡,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这款护卫舰的用途并不是制海,而是对地攻击。

  凭借其射程超过2000公里的“箭矢”巡航导弹,即使停泊在朝鲜港口,它也能够直接威胁韩国和日本的多数目标;如果航行至日本海,更能够覆盖整个日本列岛。

  显然,朝鲜海军将这款护卫舰视为导弹发射平台,而相较于山河壮丽的土地,广袤无垠的海洋更加有助于隐匿行迹,使美、日、韩等国防不胜防。这也是这款护卫舰的最大价值所在。

  据悉,朝鲜海军正在研发更先进、具备直升机起降能力的新型海军舰艇。随着朝鲜海军实力的不断的提高,我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看到中、俄、朝三国海军在日本海上的壮阔景象!

  近日,南海局势再度引发关注,菲律宾意外退出原定的美日澳菲四国联合军演,不禁让人思索其背后隐含的信息。然而,这举动并非友好信号,而是一场细腻的国际政治博弈的结果。而在这场博弈中,中国的应对与态度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回顾南海地区最新发展。菲律宾退出军演,虽然表面看似是释放善意,实际上却蕴含深意。早在今年3月,菲律宾曾试图以四国联合巡逻形式来应对南海问题,可见其用心。然而,菲律宾或许是认为当前我国在南海已布下“铁桶阵”,难以轻易突破,因而采取此举以等待时机。

  然而,事情并不止于此。美、日、澳三国的参与更让局势升温。这三国派出的“准航母”级别军舰,搭载先进战斗机,威胁着南海地区的岛礁。而菲律宾的退出并不意味着其放弃对南海问题的主张,此前的四国联合海上巡逻可能仍会进行,这将为南海局势添下更多变数。

  然而,我们应审慎看待菲律宾的举动。毋庸置疑,其目的是寻求平衡,但究竟是“借刀杀人”还是谋求中美平衡,或许尚不明朗。中国在应对时切勿掉以轻心,菲律宾的反复无常可不容小觑。

  就在这背景下,填岛造陆问题显得很重要。黄岩岛,地理位置优越,是南海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巩固我国南海国门,监控广阔海域,更能威慑外敌。填岛造陆将为我国南海地区带来稳定性和威慑力,然而其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此。

  黄岩岛的填岛造陆或许将引发美国的强烈反应。美国关岛军事基地与黄岩岛处于同纬度,黄岩岛填岛造陆将进一步缩小美军的安全范围,而且黄岩岛的地理位置使其能够影响南海深水区以及关键通道。这或许将引发一场复杂的博弈,然而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凭借智慧和历史远见,稳健地应对挑战。

  在这个动荡的时刻,我们应珍视中国所持的优势地位,积极应对南海问题。菲律宾的退出虽然暂时减缓了焦灼的事态,但并不等于南海问题的终结。通过智慧的谋划和提前的部署,中国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变数。而填岛造陆则成为了这场博弈中的一张王牌,其战略意义将超越地理范围,直指南海的未来格局。

  事件三:俄乌冲突“实战”提醒日本,除了歼20,中国别的战机F15J都不怕?

  近日,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国际局势愈发紧张。然而,在这个战火纷飞的背景下,一个看似与俄乌冲突不太相关的话题,却引发了全球关注。就连那些隐藏在背后的“操纵者”,美国,也开始在这场冲突的阴云下嘚瑟起来。

  “1945”这一知名军事网站不仅大胆声称日本的F-15J战斗机可以抗衡中国绝大部分战机,甚至声称除了歼-20,无另外的机型能对抗这一战机。然而,这番言论的背后,却隐藏着更多值得深思的问题。

  事实上,这种观点是否站得住脚,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首先,我们毋庸置疑,俄乌冲突的实战表现是这一论断的基石。然而,仅仅凭借这场冲突,是否足以奠定如此断言的基础呢?

  从冲突数据中,我们大家可以看出俄罗斯的一系列苏式战斗机在实战中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是不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中国在引进这些战机后,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创新,使其在性能上得以超越甚至是颠覆原型战斗机。因此,单纯以俄罗斯战机的表现来评判中国战机的水平,或许是过于狭隘的视角。

  此外,论断中忽略了战斗机背后的作战体系。中国的空军作战策略并不强调单兵作战,而是注重多机型联动,发挥机型之间的协同效应。这种集体作战模式不仅提升了整体作战能力,也使得某一型战机的局限性得以弥补。与之相对,F-15J的优越性是否在这种复杂的作战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或许值得深思。

  此外,文章中提到的美国的言论不禁让人联想到“拱火”的战略。美国作为这场博弈的“小弟”,是否在进行舆论战,试图通过贬低中国军事装备,来遏制中国的崛起?这种战略背后,是否体现了对中国实力的忌惮与担忧?

  然而,正如文章指出的,越是被抹黑,越能证明中国发展道路的正确性。正所谓“敌人的抹黑,是自己发展的最佳背书”。

  这句话也提醒我们,现实往往是最好的检验。咱们不可以仅仅陷入理论的争论,更需要将战机的性能与实际作战的表现相结合,做全面的评估。



关注官方微信


沪ICP备090566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