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
产品中心
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一个是海上全能战将一个是贴身肉盾保镖
时间: 2024-06-11 | 发布人:产品中心

  先说定义,对于驱逐舰,定义是一种多用途军舰,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中型军舰,同时也能够承担防空、反潜、支援登陆、反登陆作战任务,以及巡逻警戒、海上封锁和救援等等。可以说,除了无法起降固定翼飞机,以及无法潜入水下、飞到天上,驱逐舰的功能基本涵盖了海战之中舰队所需要的全部功能。

  再说护卫舰,护卫舰的定义与驱逐舰颇为类似,都能够执行反潜、巡逻等任务,但是与驱逐舰不同的地方在于护卫舰是轻型军舰,在现代海军编队中吨位和火力往往都要比驱逐舰逊色一筹。换句话说,护卫舰的功能覆盖面较驱逐舰来说相对窄一些,正如其名字那样,更加倾向于“护卫”,在中近海保护己方舰队和利益。

  在过去,美国海军佩里级护卫舰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为航母或巡洋舰献身,当肉盾挡导弹的。此时航母编队近层防御圈的护卫舰一般和航母保持10公里左右的距离,为航母提供“贴身”保护,要为航母提供“挡枪”服务,挡在航母和巡洋舰等主力舰身前,替它们挨导弹和鱼雷等的“背黑锅”任务。由于目前美国海军的佩里级导弹护卫舰已经全部退役,执行“肉盾”任务又不可以使用昂贵的阿里伯克级驱逐舰,所以,现在美国海军就只好让造价只有3.6亿美元的濒海战斗舰客串了。

  传统的驱逐舰是围绕着鱼雷袭击战而设计的,这决定了驱逐舰需要有更高的速度和更轻的吨位来确保机动性,在战斗中起辅助攻击的作用以小博大,在战前则负责执行斥候任务侦察敌情。传统的护卫舰则是为了反潜护航,对吨位的要求不高,功能性相对来说更重要。但是这些都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随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现代造船工业通用化、模块化和系列化理念也在一直在改进,早期驱护异型的情况到了现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反而是驱护同型正在成为未来军舰发展的主流趋势。

  简单来说,就是驱逐舰和护卫舰,虽然名称上仍是两款军舰,但是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多重叠之处:功能重叠自不用说,在建造时也有几率存在重叠的情况,即用同一船台、同一设备、同一批人建造,这是上午曾提到的造船工业三化的结果。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硬要说的话可能只剩下了功能覆盖面和吨位这两个区别,其他的基本都已经统一。

  功能覆盖面上,总的来说驱逐舰所能执行的任务更多,而护卫舰则偏向守护。而吨位的区别,某一些程度上来说也是导致功能覆盖面有所区别的重要原因。由于吨位更高,驱逐舰往往能够携带更多的功能模块,比如说在垂发孔上比护卫舰多出十几到几十个,这就给了其搭载更多不一样的导弹的可能性。而护卫舰则由于吨位不足,无法像驱逐舰那样发展出更全面的能力,因此更偏向特化某一项或者某几项功能来确保存在必要性。所以说驱逐舰总体上相当于海上多面手,而护卫舰则是海上保镖。

  不过,21世纪的很多新型战舰已经从吨位上混淆了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例如澳大利亚最新一代的导弹护卫舰猎人级,是英国26级护卫舰改进而来的方案,这款护卫舰除了高昂的造价和先进的性能之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吨位了,达到了护卫舰这种军舰创纪录的8800吨,而且配备了三波段雷达系统,被融合在一套综合射频桅杆里,以及32单元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不论是吨位,还是火力,都相当于一艘大型导弹驱逐舰。

  这反映出的是现代海战的变化:太平洋战争确定了航母在海军中不可动摇的地位,制空权从此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重点所在。许多过去的老旧军舰已经没办法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但是在这些老旧军舰退出后,新的军舰不仅需要适应制空权第一的现代海战,也要弥补这些老军舰的离开所造成的空白,因此新军舰向多面手、万金油的发展能够说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驱逐舰和护卫舰的区别,在可预期的未来里将会慢慢的变小——只不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可能更多地针对中美俄等海军强国,一般国家的军舰,甚至没有资格参与到“是驱逐舰还是护卫舰”的讨论中来。



关注官方微信


沪ICP备09056669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