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日本海上自卫队“凉月”号驱逐舰擅自闯入中国领海,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此事发生之后,日方进行了内部调查,并于近日通过“非官方渠道”向中方通报了处理结果:撤职“凉月”号舰长。这一处理结果,被许多人视为日本在此事件上的“服软”表现。
在事件发生之初,日方态度强硬,辩称其军舰进入中国领海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所谓的“无害通过”。然而,跟着时间推移,日方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今,撤职舰长的决定,似乎表明日方在私下里承认了错误。
值得注意的是,日方选择通过“非官方渠道”通报调查的最终结果,而非公开发布。这一做法显然是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公众的关注和舆论的压力,同时希望中方低调处理此事。日本宣称不公开调查报告的原因是涉及自卫队行动,但这一理由显得苍白无力。实际上,日方的态度比公开调查报告更重要。我们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绝不能接受以“自由航行”为借口,肆意侵犯他国领海或领空的行为。
根据日方公布的调查的最终结果,“凉月”号闯入中国领海的主要责任被归咎于舰长,称他当时“不知道”军舰已确定进入中国领海。要知道,这名舰长今年5月才上任,事发时刚在“凉月”号上任两个月。此外,日方还准备对舰上其他几个未能认真履职的船员进行处罚。虽然有人质疑这是否是找“替罪羊”,但无论如何,日方的这些处罚措施,也算是给了中方一个交代。
日本态度的180度转变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最近,中日两国达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共识,涉及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污染水排海问题。中日双方就此达成了四点共识,尤其关键的是,最终中方将基于科学证据,逐步恢复符合规准的日本水产品进口。这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自福岛核污水排海后,中国就停止了进口日本水产品,导致日本相关产业陷入低迷。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甚至亲自前往福岛小名滨鱼市场,当众试吃当地海鲜,以期呼吁中国取消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限制。从这个方面看,日本在“凉月”号事件上的态度转变,不排除是向中方示好的举措。
我们应当用对待美国的方式来对待日本,即“听其言,观其行”。若日本真心想与中方交好,就必须要学会严于律己,少做一些破坏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事。日本在“凉月”号事件上的处理态度,显示了某一些程度的诚意,但能否真正履行其承诺,还需要一些时间的检验。
总之,日本在“凉月”号驱逐舰事件上的态度转变,反映了其在处理中日关系上的务实与谨慎。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具体行动,以证明其言行一致,真正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
关注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