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55型导弹驱逐舰(英文:Type 055 destroyer,北约代号:Renhai-class ,译文:刃海级)是中国研制的新型舰队防空驱逐舰。它是中国海军目前最大、最先进的水面战斗舰艇,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几种驱逐舰之一。它具有强大的防空、反导、反舰、反潜和对陆攻击能力,能够为中国海军航母战斗群和远洋作战编队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援。
这一阶段是中国海军驱逐舰事业的起步期,主要特征是从苏联引进了科特林级驱逐舰,并在此基础上自行设计和建造了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旅大级),以及在其基础上改进和升级的051B型(湛江级)、051C型(兰州级)和051D型(昆明级)。这些驱逐舰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与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距,但也为中国海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基础,为后续的055型驱逐舰的研制奠定了初步的技术储备。
1968年2月,中国海军根据《关于建造远洋护航舰船的建议》的报告,向有关所下达了开展大型火炮导弹舰战术技术和方案论证的任务,确定设计代号就定为055。然而,由于当时中国贫弱的军事科技不足以研制这种新型舰艇,1981年之后,055由正式型号改为预研型号。1
1999年,中国海军开始了新一轮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方针,并开始着手研制新一代导弹驱逐舰。2004年,批准了055型导弹驱逐舰的立项,并由七院七零一所承担总体设计任务。
这一阶段是中国海军驱逐舰事业的发展期,主要特征是完成了055型导弹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并开始了首批四艘055型导弹驱逐舰的建造工作。这些驱逐舰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案,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从第三代向第四代的技术跨越。
2005年-2010年,七院七零一所完成了055型导弹驱逐舰的总体设计工作,并根据海
军的需求来做了多次修改和优化,形成了初步设计的具体方案。2011年-2014年,七院七零一所完成了055型导弹驱逐舰的详细设计工作,并进行了多项模型试验和仿真验证,为建造工作做好了准备。[2]
2014年12月,055型导弹驱逐舰的首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2015年-2017年,另外三艘055型导弹驱逐舰分别在大连造船厂和广州黄埔造船厂开工建造。这些驱逐舰的建造过程采用了模块化、预装配、预调试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快速缩短了建造周期和提高了质量。[3]
这一阶段是中国海军驱逐舰事业的成熟期,主要特征是完成了首批四艘055型导弹驱逐舰的下水、海试和交付入列工作,并开始了第二批四艘055型导弹驱逐舰的建造工作。这些驱逐舰在服役后,展示了强大的作战能力与影响力,为中国海军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和尊重。
2018年6月28日,055型导弹驱逐舰的首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正式下水,并命名为“南昌”号。2019年4月23日,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南昌”号接受检阅。2020年1月12日,“南昌”号正式交付中国海军,成为中国第一艘也是世界上最新的万吨级驱逐舰。[4]
2020年-2021年,另外三艘055型导弹驱逐舰分别在大连、广州和上海下水,并命名为“”号、“大连”号和“延安”号。2021年3月2日,“”号正式入列中国海军,成为第二艘055型导弹驱逐舰。2021年4月23日,“大连”号正式入列中国海军,成为第三艘055型导弹驱逐舰。[5]
2021年-2022年,第二批四艘055型导弹驱逐舰分别在大连、广州和上海下水,并命名为“鞍山”号、“遵义”号、“无锡”号和“咸阳”号。2022年4月19日,“人民海军”官方微博发布了五部短片,对海军五大兵种进行了介绍,其中在介绍水面舰艇部队中的短片中出现了最新一艘055型导弹驱逐舰的画面,舷号104,但未公布舰名。[6]
中国055型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自主研制的新一代万吨级水面战斗舰艇,是中国海军实施“近海防御、远海护卫”战略方针的重要力量。它具有以下几个突
它是中国海军第一种采用全电推进系统的舰艇,可提供更大的动力输出和更高的效率,也为未来装备新型武器和设备提供了可能。
它是中国海军第一种采用集成化电子战系统的舰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电磁环境的全方位感知、分析和干扰,有效提升了电磁作战能力。
它是中国海军第一种采用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的舰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对空、对海、对陆、对导的多模式探测和指挥,有效提升了信息化作战能力。
它是中国海军第一种采用垂发系统的舰艇,能够搭载多种类型和数量的导弹,实现对不同目标的快速反应和精确打击,有效提升了综合作战能力。
关注官方微信